什么引起的处置效应?原因分析与应对策略

股票知识 (93) 2025-02-24 03:28:37

什么引起的处置效应?原因分析与应对策略_https://www.lansai.wang_股票知识_第1张

处置效应是指投资者倾向于过早卖出盈利股票,而长期持有亏损股票的一种非理性行为。这种行为源于心理账户和损失厌恶等心理因素,理解其原因有助于我们制定更理性的投资策略,避免不必要的损失。本文将深入探讨什么引起的处置效应,分析其背后的心理机制,并提供实用的应对策略。

处置效应的定义与表现

处置效应(Disposition Effect)最早由Shefrin和Statman在1985年提出,指的是投资者在投资决策中表现出的一种非理性倾向:他们更倾向于卖出已经盈利的股票,而持有亏损的股票,期望有一天能够扭亏为盈。 这种现象违背了传统的期望效用理论,因为从理性的角度来看,过去的盈亏不应该影响未来的投资决策。

处置效应的表现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:

  • 过早卖出盈利股票,锁定利润。
  • 长期持有亏损股票,不愿承认损失。
  • 在亏损股票上追加投资,试图摊平成本。

什么引起的处置效应?原因分析

处置效应的产生并非偶然,而是多种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。主要原因包括:

心理账户

心理账户理论认为,人们会将不同的资产放在不同的“账户”中进行管理,这些账户之间是相互独立的。当股票盈利时,投资者会将这部分利润归入“盈利账户”,急于将其变现,享受收益;而当股票亏损时,则会将亏损归入“亏损账户”,不愿关闭这个账户,期待未来能够挽回损失。这种心理账户的分隔导致了处置效应的产生。

损失厌恶

损失厌恶是指人们对损失的痛苦感要大于对收益的快乐感。当股票亏损时,投资者会感到强烈的痛苦,为了避免这种痛苦,他们会选择继续持有亏损股票,希望有一天能够扭亏为盈。而当股票盈利时,虽然也会感到快乐,但这种快乐感不如亏损带来的痛苦感强烈,因此他们更倾向于尽早卖出盈利股票,锁定利润,避免未来可能的损失。

后悔理论

后悔理论认为,人们在做出决策后,如果结果不如预期,会感到后悔。卖出盈利股票后,如果股价继续上涨,投资者可能会感到后悔,觉得自己卖早了;而卖出亏损股票后,如果股价继续下跌,投资者可能会庆幸自己及时止损。为了避免后悔,投资者更倾向于卖出盈利股票,而持有亏损股票。

自我归因偏差

自我归因偏差是指人们倾向于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,而将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。当股票盈利时,投资者可能会认为这是自己的投资能力所致,因此急于卖出,证明自己的能力;而当股票亏损时,则可能会认为是市场环境不好等外部因素造成的,因此选择继续持有,等待市场好转。

确认偏差

确认偏差是指人们倾向于寻找支持自己观点的信息,而忽略与自己观点相悖的信息。 持有亏损股票的投资者,更容易关注到利好消息,并以此来说服自己继续持有,期待股价反弹。 而持有盈利股票的投资者,则更容易关注到风险因素,从而选择尽早卖出。

如何克服处置效应

克服处置效应需要从认知和行为两方面入手:

认识到处置效应的存在

首先,要认识到处置效应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,每个人都有可能受到其影响。只有认识到这一点,才能更好地警惕自己的投资行为,避免被非理性情绪所左右。

制定明确的投资计划

在投资前,制定明确的投资计划,包括目标收益率、止损点、投资期限等。严格按照计划执行,不要轻易被市场波动所影响。例如,可以在买入股票时就设置好止盈和止损点位,一旦达到,就坚决执行,不要抱有侥幸心理。

定期评估投资组合

定期评估投资组合的整体表现,分析每只股票的盈利情况,并根据市场情况和自身投资目标进行调整。不要因为害怕承认损失而长期持有亏损股票。可以尝试使用一些投资组合管理工具,例如 Morningstar Portfolio Manager,来帮助你跟踪和评估你的投资组合。

采用价值投资策略

价值投资强调长期投资和基本面分析,注重企业的内在价值,而不是短期的市场波动。采用价值投资策略可以帮助投资者减少情绪的影响,做出更理性的投资决策。例如,可以关注一些价值投资大师,如巴菲特,学习他们的投资理念和方法。

记录投资决策过程

记录每次投资决策的原因、依据和预期结果。事后回顾这些记录,分析哪些决策是正确的,哪些是错误的,并从中吸取教训。 这有助于投资者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投资风格和偏好,并不断改进自己的投资策略。

利用技术分析工具辅助决策

技术分析可以帮助投资者分析市场趋势和股票走势,辅助投资决策。但需要注意的是,技术分析只是一种工具,不能完全依赖。可以结合基本面分析和技术分析,做出更全面的判断。例如,可以使用 TradingView 等平台进行技术分析,寻找买卖信号。

寻求专业理财建议

如果自己难以克服处置效应,可以寻求专业理财师的帮助。理财师可以提供客观的投资建议,帮助投资者制定合理的投资计划,并监督投资执行情况。 通过 专业理财平台 找到适合你的理财顾问。

案例分析

假设一位投资者以每股 10 元的价格买入了某只股票 1000 股。一段时间后,股价上涨到 15 元,投资者获利 5000 元。由于担心股价下跌,投资者卖出了这只股票。 然而,卖出后股价继续上涨到 20 元。这位投资者因为过早卖出而错失了更大的收益。

另一方面,如果股价下跌到 5 元,投资者亏损 5000 元。由于不愿承认损失,投资者选择继续持有这只股票,期望有一天能够扭亏为盈。 然而,股价持续下跌到 2 元,最终投资者被迫割肉止损,损失惨重。这位投资者因为处置效应而遭受了更大的损失。

结论

处置效应是一种常见的投资行为偏差,什么引起的处置效应主要是由心理账户、损失厌恶、后悔理论等心理因素造成的。克服处置效应需要从认知和行为两方面入手,制定明确的投资计划,定期评估投资组合,采用价值投资策略,并记录投资决策过程。 只有这样,才能做出更理性的投资决策,避免不必要的损失,实现长期投资目标。

克服处置效应的策略
策略 描述 适用场景
制定明确的投资计划 设定目标收益率、止损点、投资期限 适用于所有投资者,尤其是有明确投资目标的投资者
定期评估投资组合 分析股票盈利情况,根据市场情况调整 适用于有多个投资标的的投资者
采用价值投资策略 注重企业内在价值,长期投资 适用于希望获得稳定回报的长期投资者

数据来源: [Shefrin, Hersh M., and Meir Statman. \'The disposition to sell winners too early and ride losers too long: Theory and evidence.\' The journal of finance 40.3 (1985): 777-790.]

THE END

Leave a Repl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