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菲林申购能涨多少?”这个问题,估计每个想在资本市场里捞一把的散户都问过自己,也问过周围的人。说实话,这就像问“买哪只股票明天会涨停”一样,没人能拍着胸脯打包票。我们做这一行,见过太多因为一时的冲动,或者听信了不靠谱的消息,在打新(申购)的时候盲目跟风,最后却碰了一鼻子灰的。今天就唠唠这个话题,结合我这些年来的经验,聊聊为啥这个问题这么难回答,以及我们该怎么看。
很多时候,市场会释放出一些信号,比如某只“菲林”的申购火爆程度惊人,冻结的资金量天文数字。这时候,不少人脑子里就响起了“涨停板”的旋律。确实,历史上不乏申购极度火爆,上市后表现也相当抢眼的例子。这种情况下,机构和个人投资者都抱着极大的热情去打,觉得既然大家都看好,那肯定错不了。
但这里面有个很关键的点,就是“火爆”本身并不直接等于“涨幅”。申购火爆,可能只是因为这家公司包装得好,概念新颖,或者所在的行业正好是风口。也可能,纯粹是市场资金太多,无处可去,打新就成了一个相对低风险的“游戏”。比如,前几年某些新能源或者芯片类的公司,只要沾上边,申购都会挤破头。上市后,短期内的确可能因为情绪溢价而拉升。
然而,这种情绪化的上涨能持续多久,或者说,它的“真实价值”到底在哪里,就很难说了。很多时候,上市后几天甚至一两个交易日,就把短期的上涨空间给透支了,后面就开始进入价值回归的阶段,甚至是随波逐流。见过太多一上市就封上涨停,然后第二天就开始震荡,再然后就慢慢阴跌的。所以,申购火爆只是一个参考,绝不是决定性因素。
说到菲林申购能涨多少,其实背后牵扯的因素太多了。首先,公司的基本面是硬道理。你不能指望一家盈利能力差、业务模式模糊的公司,即使申购火爆,上市后也能大幅上涨。投资者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公司的价值本身。我们看一家公司,不光看它当前赚不赚钱,更要看它未来有没有成长性,有没有护城河。
其次,市场环境至关重要。整体市场的估值水平、流动性情况,都会直接影响到新股的定价和上市后的表现。如果大盘处于牛市,那新股普遍容易表现更好。反之,如果市场低迷,即使是优质的公司,也可能因为整体情绪不佳而受到拖累。我记得有那么一两年,市场整体情绪都不高,很多新股上市后的表现都比较平淡,跟之前动辄翻倍的情况大相径庭。
还有,就是发行价格本身。定价过高,即使公司再好,市场也未必买账。申购的时候大家觉得便宜,但如果发行价已经把大部分的预期都反映进去了,那上市后上涨空间自然就有限了。很多时候,我会盯着公司的历史估值、同行业可比公司的估值,来判断发行价是否合理。如果发行价明显偏高,即使我非常看好这家公司,我也会打消申购的念头,或者降低申购的仓位。
我自己在打新的时候,不会仅仅跟着“热门”走。比如,我会花时间去研究这家“菲林”到底做什么的,它的产品有没有竞争力,它的商业模式是否可持续。我通常会去看它的招股说明书,特别是“风险提示”部分,那里面藏着不少有用的信息。还有,我会关注它的募投项目,看看募集的资金是不是真的能支撑公司未来的发展。
我也会参考一些专业机构的分析报告,但不是全盘接受。更多的是把这些报告当做一个信息来源,去验证我自己的判断。有时候,一些看起来很“冷门”的公司,反而在上市后有不错的表现,这往往是因为市场还没有充分挖掘它的价值,或者它的技术壁垒很高,不为大众所熟知。
我还经历过一些失败的尝试。有一次,我看到一个新项目,概念很新,申购也非常火爆,我加大了申购的额度。结果上市后,虽然涨了,但涨幅远低于预期,而且很快就进入了盘整期,甚至一段时间后还出现下跌。事后复盘,发现当时市场对这个概念的热情有些过度,公司的实际盈利能力并没有跟上概念炒作的步伐。那次之后,我更加谨慎了,不会被表面的火爆冲昏头脑。
要回答菲林申购能涨多少这个问题,得抛开“暴富心态”。更理性的做法是,将它看作是一种“概率游戏”。你通过研究,提高自己中签的概率,并且在可能的情况下,提高自己获利的概率。
你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估:
有时候,即使申购的“涨幅”不如预期,但如果公司基本面扎实,你持有一段时间,也可能获得不错的收益。所以,不能只盯着短期的一两个涨停板。
总的来说,对于“菲林申购能涨多少”这个问题,我只能说,这取决于太多动态的因素,而且市场总是在变化。我们能做的,就是尽可能地做好功课,做出相对明智的判断,而不是盲目跟风。打新,其实也是一个学习和实践的过程,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上市公司,了解市场运作的规律。如果把眼光放长远一些,即使单次申购的涨幅不尽如人意,但通过长期的积累和学习,在资本市场上找到属于自己的机会,这才是更重要的。
下一篇
已是最新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