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怎么才能开始炒股?” 这个问题,几乎每个想踏入股市的新人都问过。感觉像是一道门槛,很多人站在门外,望着里面的热闹,又怕自己贸然闯进去,连门在哪儿都找不到。与其说“怎么入手”,不如说“怎么才能不那么容易受伤地入手”,这可能才是大家真正关心的。
在我刚开始接触股票的时候,也是一头雾水。满眼都是各种技术指标、K线图,还有各种“庄家”、“主力”之类的词汇,听着就觉得离自己很远,好像得是金融系毕业,或者懂几国语言才能玩得转。
但后来发现,很多东西其实是“纸上谈兵”多,真正落到实处,你会发现,股市的本质,不过是企业所有权的一部分买卖。一家公司经营得好,它的股票价格自然会上涨,反之亦然。当然,市场情绪、宏观经济这些也会掺和进来,让事情复杂化,但万变不离其宗。
最容易犯的错,就是把股市当成赌场,想着靠运气或者几条“内幕消息”就能发财。我认识一个朋友,刚开始就跟风买了几个所谓“热门股”,结果被套牢,亏了不少。他的教训是, 如何入手炒股 ,第一步就要摆正心态,它不是db,你需要的是知识和耐心。
很多新手被开户这件事卡住,总觉得手续繁琐。其实现在非常方便了。你只需要带上你的身份证,找一家信誉好的证券公司,他们会帮你办妥。现在很多券商都支持线上开户,下载个APP,按照提示操作,人脸识别一下,基本几分钟就能搞定。
选择哪家券商?这有点像选手机品牌,各有优劣。主要看几个方面:交易软件好不好用(这点很重要,尤其是初期),佣金费率(虽然小钱,但长期累积也挺可观),以及他们的服务和资讯。我当年选的第一家券商,主要是看中它APP界面简洁,操作流畅,而且有免费的行情软件。
开户成功后,你会拿到一个资金账号和交易账号,然后就可以把钱转进去了。转账也很简单,就像网银操作一样,把钱从你的银行卡转到你在券商那里开立的资金账户。
一打开炒股相关的website、论坛,你会发现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料。什么MACD、KDJ、布林线,还有各种形态分析、量价关系,看得人眼花缭乱。很多人在这里就又迷失了。
我的建议是,初期别贪多,先抓住最基础的。比如,了解一家公司的基本面,它做什么的?盈利能力怎么样?行业前景如何?这比死记硬背几个技术指标来得实在。巴菲特不也经常说,投资就是买一家公司的部分所有权吗?
其次,学会看懂公司的财务报表,至少要知道怎么看营收、利润、净资产这些。这就像你要买一辆车,总得看看它的发动机、轮胎有没有问题吧?
然后,再慢慢接触技术分析。先从最简单的均线(比如5日、10日、30日均线)入手,看看它们是如何指示趋势的。别想着一下子就成为技术大神,那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。
我知道很多人跃跃欲试,想立刻用真金白银去“练手”。但说实话,这风险有点大。我当年就是太心急,直接在真账上操作,结果没几天就因为操作失误亏了不少。教训就是, 如何入手炒股 ,千万别跳过模拟交易这一步。
现在大多数券商都提供模拟交易服务,用的是虚拟资金,但交易规则和真实市场一样。你可以用它来熟悉交易软件的操作,练习看行情,尝试不同的交易策略,而且没有任何亏损的风险。这就像学开车,总得先在驾校的场地里练练,再上路。
我在模拟盘里练了差不多两个月,熟悉了怎么下单、撤单,怎么看盘面波动,甚至模拟了一次完整的交易流程,从选股到止损。等到真正开始用钱操作时,心里会踏实很多,不会那么慌乱。
当你觉得模拟盘练得差不多了,就可以考虑投入少量资金,正式开始你的股票交易生涯了。第一次下单,我会建议你选一只自己比较了解,或者你花了不少时间研究过的公司。别贪心,几千块也好,一万块也好,关键是让你感受到真实的交易过程。
在你的第一个交易日,或者说初期,最重要的不是赚多少钱,而是把你的交易过程记录下来。买入的时机,买入的理由,卖出的时机,卖出的理由,即使是亏损的交易,也要记清楚。这些记录是宝贵的财富,等你回头去看,会发现很多当初犯的错误,或者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。
我当初的交易日志,现在还在。虽然有些记录现在看来很简单,但正是那些记录,帮助我一步步成长,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交易风格和风险控制方法。 如何入手炒股 ,这个“记录”的习惯,真的能让你少走很多弯路。
股市里总是不缺“热门股”,那些被媒体追捧,涨势凶猛的股票。很多人看到别人赚钱,就按捺不住,生怕错过什么。这种“ FOMO”(Fear Of Missing Out)心理,是很多新手亏损的根源。
在我看来,所谓的“热门股”往往风险也很高。它们可能已经被炒得很高了,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,跌起来也毫不含糊。我更倾向于去寻找那些被市场低估,但基本面扎实的股票。可能它不那么光鲜亮丽,但如果你的研究是靠谱的,它就能给你带来稳健的回报。
举个例子,前几年有一个做家电的品牌,一直稳扎稳打,虽然不像一些互联网公司那样会讲故事,但它的产品质量好,市场占有率高,利润也稳定。我当时就买了它一些股票,虽然涨得不算快,但几年下来,收益也相当不错,而且风险相对较低。
所以, 如何入手炒股 ,别盲目追逐热点,找到适合自己的投资标的,才是长久之计。